近年来,屏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县、就业富民”的工作目标,依托东西部协作,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大力培育、壮大帮扶车间,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与企业发展双端互赢。 一、强化政策保障,促进稳岗就业和帮扶车间发展。 为促进脱贫人口、监测户到帮扶车间就业和帮扶车间发展,屏山县不断调整优化就业政策,实现从企业到员工双端政策全覆盖。 一是鼓励帮扶车间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对新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户稳定就业的帮扶车间,按1000元/人给予企业吸纳补助,吸纳人数每超过10人再给予5万元奖补,激发企业吸纳动力。近年来,屏山县已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9家,发放吸纳奖补资金170.5万元。 二是鼓励脱贫人口到帮扶车间稳定就业。一是对帮扶车间新入职的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给予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助,解决找工作成本问题;二是对到帮扶车间新入职的员工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200元,解决到企交通费问题;三是对新入职帮扶车间稳定就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给予3000-6000元/人的稳岗补助,解决试用期和转正后技能提升期间工资偏低问题;四是对稳定就业的老员工,鼓励其介绍新员工到帮扶车间就业,给予老员工300-700元/人的老带新补助,紧密员工和企业联系。近年来,已累计促进1667名脱贫人口到帮扶车间就业,发放稳岗补贴93.24万元,交通补贴和求职创业补贴67.91万元,老带新补助15.93万元。 二、就业服务全覆盖,无忧到帮扶车间就业领补助。 一是培训服务一条龙,提升就业能力无忧找工作。乡镇摸排脱贫人口、监测户等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建立就业培训意愿台账;就业部门采集帮扶车间用工需求,建立需求台账,精准“供需”两张清单。围绕帮扶车间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开展“蓝鹰工程”订单式培训,通过“院校理论授课 企业实操训练”的方式为企业量身订制一批“蓝领”技能性人才,培养企业一线操作“明白人”。今年以来,已开展“蓝鹰工程”订单式培训602人,195人成功转化为产业工人。 二是招聘服务一条龙,无忧到帮扶车间上班工作。培训结束后,培训学员无需跑路到企业面试,就业部门组织帮扶车间企业到培训现场开展招聘活动,现场登记、面试、录用一条龙,把岗位送到培训学员手里头。同时,参加“蓝鹰工程”培训后在帮扶车间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还可享受1800元/人的稳岗补助。 三是申领服务一条龙,政企联手无忧领补助。由企业提供脱贫户和监测户入职时提供的身份证、银行卡,企业出具工资证明等材料到就业部门,求职创业补贴、交通补贴、稳岗补贴等各类补贴申报资料一份复用即可,就业部门审核后将补助直发到员工卡里,员工无需为补助花费精力和时间,零资料零跑路补贴即到手。 三、提升示范效应,增强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 一是搭建多媒体宣传矩阵,指尖链接帮扶车间。搭建集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公共招聘网五位一体的就业宣传矩阵,累计宣传就业政策和帮扶车间岗位信息3万余条,制作帮扶车间企业和招聘短视频50余期,短视频浏览100余万人次,开展直播带岗21场,线上观看超10万人次,招工政策、岗位信息等文章阅读量3.6万人次。 二是鼓励县内外劳务带头人组织输送劳动力帮扶车间就业。出台劳务带头人奖补政策,对劳务带头人组织劳动力到帮扶车间就业,协助企业与劳动者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劳务带头人400-1000元/人的一次性补助。同时强化同水富市、绥江县、富顺县等周边市县的区域协作,宣传劳务中介政策,培育和发展县外劳务带头人,推进帮扶车间招用工宣传、劳动力动员和组织入职工作。培养县内劳务带头人43人,县外劳务带头人5人,实现送工233人次,兑现劳务带头人补助资金10.74万元。 三是鼓励县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输送劳动力到帮扶车间就业。推动帮扶车间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以市场化方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用工服务。通过企业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理招聘方式,给予600-1200元/人一次性补助。累计培育人力资源公司10家,送工856人次,稳定就业463人,兑现人力资源公司奖补资金47.66万元。 今年以来,屏山县19家就业帮扶车间新吸纳脱贫户就业112人,截止目前,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脱贫人口406人,其中县内脱贫人口303人,县外脱贫人口103人,有力地发挥了帮扶车间吸纳就业示范带动作用。
|